⌈你隨時都可以醃個酸黃瓜,但你沒辦法心血來潮就烤個酸麵包。⌋ 沒錯,酵母是活的 培養野生酵母這件事是我過去從來沒想過的事情。酵母除了需要每天餵食,還要觀察是否「餓了」?會不會「太冷或太熱」?「狀況」好不好?吃的東西是否「營養」?是需要投入許多時間去「關心」的事情。有時候必須要出遠門的時候還得帶著他一起出門,雖然不至於看電影的時候需要暫時離場餵養、或是與朋友聚餐時需要打斷一陣子看看他的狀況。不過自己的生活作息確實會因為餵養酵母而有些許改變。 酵母不光是活的還需要好的環境 使用傳統的方式製作麵包,相對於現代的製作方法而言就像是把收好的毛線又再重新拆開一樣,雖然看似徒勞無功,不過卻將一切的原理看得更清楚。古代傳統製作麵包的方法就只有一個,培養酸酵種(stater)。也就是將水以及麵粉攪拌後放入一個容器內等待發酵(等待的時間有可能短到兩天也有可能需要一個星期上),並持續保持酸酵種活力的過程。在這過程之中時間、溫度、濕度都成了不確定因素,只要有一點改變結果也會有所不同。甚至對於地域的不同,或是個人對於風味的喜愛不同培養出的酸酵種也會不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酵母培養的方式以及判斷酸酵種的成熟度。 培養酸酵種的過程中酵母菌和細菌會產生乙醇和二氧化碳,乳酸菌會活化其他各種酵素以及增添風味。 因為是活的,所以有個性 因為裏頭的酵母菌跟細菌不論是種類或是數量都是商業酵母無法比擬的,即便是在相同的溫度下,每次的發酵結果也會有所改變。這時需要判斷的不再是讓溫度或是濕度是否保持在同樣的狀況,而是要隨時關注自己所培養的酸酵種的狀況。結果,是麵包不再是一連串程序而產生的結果,而是充滿許多人為因素的判斷而製作出的麵包。每一個人所做的麵包都不盡相同,卻又是獨一無二。讓麵包有了「個性」,麵包師傅甚至達到「匠人」(Artisan)的水平。也許在十八、十九世紀還沒有商業麵包問世之前,麵包師要學習的不是著重在師傅的配方或是設定的發酵溫度以及時間,而是學習師傅對所有感官的判斷。很可惜我並沒有活在那個時代,我能夠學習的就是隨時關注自己在罐子裡培養的酸酵種。 不同地區或師傅製作的酸麵包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樣貌 標籤:保存, 培養, 酵母, 酸麵包, 野生酵母 Share Post 酸麵包食譜—懷念庫克先生:火腿起司三明治Croque mon... 製作鄉村吐司的二三事—從麵粉到吐司模 瀏覽此文章的人,也同樣感興趣.... 11 4 月 部落格 閱讀全文 新聞媒體採訪—酸麵包的開始與拉福客烘焙的故事 作者AntonyLai0 成立1年半的「LUCK FORK拉福客」烘焙,老闆... 閱讀全文 25 7 月 部落格 閱讀全文 酸麵包怎麼吃??—酸麵包搭配與食用的方法 作者AntonyLai0 酸麵包是可以拿來料理的主食 酸麵包就像是主食,可以... 閱讀全文 28 5 月 部落格 閱讀全文 製作鄉村吐司的二三事—從麵粉到吐司模 作者AntonyLai0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孟子《魚我所欲也》 吐司... 閱讀全文 21 1 月 部落格 閱讀全文 不用再算天數!一次搞懂麵包的保存方式 作者AntonyLai0 淺談麵包的生命 剛出爐不久的酸麵包有著外表焦香酥脆... 閱讀全文 20 10 月 部落格 閱讀全文 從農場到酸麵包—中西飲食差異 作者AntonyLai0 農地生活的啟蒙 我無法... 閱讀全文
留言